logo
当前位置:首页  旧版网站  科研平台  工作动态
【科研平台】关于开展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和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
发布者:kyc 发布时间:2024-04-28

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走在前、开新局”的重要指示要求,进一步整合省内高校战略科技力量,建立和完善高校科研创新平台体系,提升高校对高质量发展支撑力和贡献力,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根据《山东省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计划》(鲁工信技〔2023123号)要求,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组织开展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和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定位

未来产业是代表前沿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的先导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战略引领作用。建设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和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服务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是构建新动能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重要支撑。

二、建设任务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聚焦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6大领域,掌握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和产业发展新方向,充分放大产学研合作效应,强化前沿技术产业化水平,打造推广一批标志性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未来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效、稳定、持续转化。

三、建设方向

此处仅摘选我校相关研究方向,如对其他方向感兴趣,可同学校科研处联系。

(一)未来材料。

1.  先进半导体材料。聚焦电力电子、光电子、微波射频等重 点领域,依托山东大学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发挥山东大学济南宽禁带半导体产业研究院支撑作用,加快碳化硅、氮化镓、氧化镓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研发,推动宽禁带半导体、铌酸锂单晶薄膜、金刚石等项目建设,推进晶体材料、芯片及器件制造、模块及系统应用等全产业链集聚发展,建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半导体产业高地。

2.  石墨烯。完善石墨烯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石墨烯粉体、石墨烯高分子材料、石墨烯基特种防腐涂料、石墨烯基热界面材料、石墨烯薄膜和锂电池石墨烯基材等石墨烯基新材料,提升石墨烯粉体、石墨烯薄膜等规模化制备水平,加快拓展石墨烯在光电子、高端装备、特种防腐涂料、新能源电池、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应用,打造石墨烯产品研发生产基地。

3.  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面向材料应用的功能性突破,以前沿布局、培育需求为导向,鼓励企业加快新一代碳纤维及第三代先进复合材料技术、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玄武岩纤维制备技术的突破,重点发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芳纶纤维及复合材料、玄武岩纤维及复合材料、玻纤及复合材料等产品。

4.  稀土功能材料。大力发展高性能稀土磁性材料、高丰度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尾气净化催化剂及器件、稀土激光晶体材料等。加强多学科、跨行业协同研发能力,突破先进稀土功能材料的核心制备技术、智能生产装备、专用检测仪器及其应用技术。扩大稀土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等领域应用,形成区域优势。

(二)未来健康。

1.  类脑智能。加快建设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研发机构等平台载 体。重点发展脑图谱、脑诊治、脑机接口、脑解析与脑模拟等领域,开展类脑感知、类脑学习、类脑计算等基础理论研究与前沿技术开发,探索大脑对多模态信息处理的神经生理机理和认知过 程,研发设计新型类脑计算模型。推动类脑芯片、类脑微纳光电 器件、神经接口、智能假体等重点产品研发创新。

2.  基因技术。重点发展基因测序、基因治疗、基因编辑、肿瘤检查、生育健康检查等领域,推动第三代长效促红细胞生成素、第三代长效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12 等重点基因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聚焦逆转录病毒、腺相关病毒、基因编辑技术等尖端技术领域研究,强化科技伦理审查。推动基因技术在生物育种领域创新、应用、推广。

3.  智能医疗。重点突破医学自然语言处理、文档语义识别等技术,发展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推进智能影像识别、病理分析、辅助诊疗、中医辨证论治、中医经络诊察技术等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构建数字病人,模拟患者沟通、手术解剖等医疗场景,推进AR/VR、计算机可视化等技术在治疗规划、外科手术、微创介入、 活检穿刺等环节的应用。

4.  先进医疗设备。搭建国际领先的高端技术架构平台,突破软件波束合成、精准造影成像、剪切波弹性成像、立体血流成像等核心技术,突破AI辅助诊断核心技术及高端探头关键技术,自主完成高端探头国产化。重点发展4K荧光、白光内窥镜技术、

4K/3D内窥镜技术,以及对应配套的摄像头、光学内窥镜镜体、3D内窥镜镜体、4K/3D医用监视器、台车等一系列产品模块,实现辅助设备、能量设备、器械等开发和生产。

四、建设条件

(一)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

1.  依托学科(包括职业院校的专业,下同)一般应为优势特色学科、省高水平(品牌)专业群及以上高水平学科或具有相应的博士学位授予权;具有正常运行并对外开放2年以上的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

2.  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符合科技发展趋势,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属于依托高校优先发展学科领域,具有3个以上稳定、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研究水平在本学科达到国内领先。具备承担国家或省部级重大科技项目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能够积极广泛地开展国际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

3.  具备高水平科技队伍,有国(境)内外知名的学术带头人,有学术水平高、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优秀研究群体,40周岁以下成员被省部级及以上人才项目立项支持;重视青年人才引进培育,有一定规模35周岁以下青年博士。

4.  学术骨干承担相应教学任务,通过开设主讲课程、技术技能培训、学术讲座等形式,将本领域前沿研究、实验室科研成果 等通过多种方式转化为教学资源。支持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和科研活动;能够为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习实训提供良好环境。

5.  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形成目标明确、协同创新、开放共享的高效运行机制。有团结协作、管理能力强的领导班子,有相对固定、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且人数不少于60人的人员队伍,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学术氛围浓厚。

6.  具备完备的科研实验条件。实验室面积不低于5000平方米,并相对集中;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4000万元。

7.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或省部级二等及以上科学技术或教学奖励。

8.  鼓励各单位积极联合我省未来产业相关领域企业(附件1)共建实验室。

(二)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

1.  符合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规划,对接我省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建设目标与思路清晰,建设方案可行,研究方向明确,特色鲜明,在本领域本行业有重要影响。

2.  依托学科应为本校优势特色学科或学科群、省高水平(品 牌)专业群;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能力,拥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的重大科技成果;具有坚实的工程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工作基础,推动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作用明显。

3.  一般应是已运行良好的行业、地方、校级重点技术研发平台,具备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工程化的条件及经费保障。原则上中心仪器设备总价值不低于2000万元,建设期新增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研发、验证和中试物理空间不低于5000平方米,且相对集中。

4.  拥有知名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和结构合理、富于创新、产业服务意识强、科技成果转化经验丰富的创新团队;具有一支稳 定、高水平的研究、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队伍。

5.  具有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与未来产业相关领域企业已 开展了实质性合作,建立了互惠互利、协同创新的协同机制。

五、申报限额

学校将根据上级分配限额,组织专家根据各单位申报材料质量进行校内推荐。

六、申报程序

(一)校内申报

申报单位按照申报说明和要求,认真填写《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申请书》(附件2),《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和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汇总表》(附件3),并准备附件材料。2024513日将《申报书》纸质版一式两份报送至学校科研处科研平台管理科,《申报书》《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指定邮箱,逾期不予受理。学校根据申报材料组织专家遴选并择优推荐。

(二)系统填报

通过校内推荐的实验室,登录“山东省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平台”的“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申报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申报系统”,网址:http://kygl.sdei.edu.cn/kygl/login/login_toIndex),按照申报系统的说明、提示和要求完成系统申报,并上传附件材料,时间另行通知。

七、其他要求

请各单位高度重视,加强组织谋划,按照建设条件要求,参照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立足学科优势特色,做好申报工作。

联系人:孙鹏

联系电话:8462231

电子邮箱:xkzdb@sdsmu.edu.cn 

   附件下载:

附件1.我省未来产业部分代表企业名单.docx

附件2.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申请书.docx

附件3.山东省高等学校未来产业实验室和未来产业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汇总表.docx